查看原文
其他

今年春运是“亿阳迁徙”?回家过年,这些信息请收好

浙江新闻 2023-01-08
1月6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全力做好春运服务保障有关情况。


春运期间客流总量约为20.95亿人次 

同比增长99.5%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成光表示,今年春运从1月7日开始,到2月15日结束,共40天。春运各项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

他介绍,与往年相比,今年春运人流高峰与疫情高峰叠加,是近年来不确定性最多、情况最为复杂、困难挑战最大的一次春运。综合来看,有“三大一多”的特点:

一是客流大幅增长;二是货运需求大幅增加;三是一线人员感染风险较大;四是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增多。

随着“乙类乙管”措施加快落地,跨区域人员流动加速释放,加之疫情三年来人民群众累积的回乡过年、探亲访友、旅游观光等出行需求将集中释放,春运客流将从长期低位运行到快速恢复攀升,交通运输组织将从低负荷状态到满负荷运行状态。初步分析研判,春运期间客流总量约为20.95亿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99.5%,恢复到2019年同期(29.8亿人次)的70.3%。1月27日(正月初六)和2月6日(正月十六)前后将出现两个返程高峰。

探索实行弹性休假、错峰休假政策

徐成光表示,我们将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相关政策规定,科学精准执行疫情防控优化措施和“乙类乙管”各项措施,认真实施铁路、公路、水运、民航、邮政快递等领域疫情防控政策,加强乘客和运输从业人员防护。

春运工作专班也将协调相关成员单位强化指导部署,针对探亲流,探索实行弹性休假、错峰休假政策,降低集中出行压力;针对务工流,合理确定春节放假和节后开工时间,引导错峰返乡返岗;针对学生流,优化调整放假、开学时间,引导错峰避峰返校;针对旅游流,合理设置游客接待上限,引导旅游流有序流动。

杭州东站。浙江日报记者 董旭明 摄

铁路部门推出便民利民措施
联程车票可一并办理退票免收手续费

国铁集团客运部主任黄欣介绍,国铁集团在站车服务方面推出便民利民的措施。

一是提升旅客购票服务体验,优化12306系统功能,扩大电子客票应用范围,在到站补票和列车补票业务环节全面实施电子化。

二是学生优惠票不再规定乘车时间限制,每学年任意时间可购买4次单程的学生优惠票,方便学生在任何时候使用。

三是因铁路责任或不可抗力造成旅客退票,联程车票可一并办理退票,而且免收退票手续费。旅客在办理补票、变更等业务时,不再收取手续费;同时扩大非高峰方向票价折扣优惠列车范围。

黄欣表示,在旅客出行信息服务方面,我们将在全国3200余组动车组列车上推行铁路畅行扫码服务,旅客通过扫描座椅扶手上的“铁路畅行码”,可顺畅查询列车正晚点、运行位置、接续车次、交通接驳等出行服务信息,还可以办理餐饮选购、补票升席、查找遗失物品等业务。同时,完善铁路12306消息通知机制,及时向已购票并预留了准确联系方式的旅客,精准推送列车停运和变更信息,方便旅客掌握列车开行动态,以便合理安排行程。

在中转换乘服务方面,春运期间旅客中转服务比较多,旅客特别关心中转方面的信息,我们安排全国站内便捷换乘的车站由过去80个增至100个,并完善车站服务设备设施与引导标识,提升旅客中转换乘效率,为旅客在春运期间便捷换乘提供方便。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要主动避免带症状出行

徐成光表示,考虑到当前疫情流行尚未结束,一些地方还处于疫情流行高峰期,尽管大家回乡过年、探亲访友的愿望较为强烈,我们还是倡导大家根据自身和家庭成员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出行计划,特别是患有基础病的老年朋友以及家中有孕妇、婴幼儿的家庭,要尽量减少出行,以降低自身和家庭成员的旅途感染风险。对于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回乡过年的朋友,要加强自身防护,全程佩戴口罩,注意个人卫生,主动避免带症状出行。

民航:订票峰值出现在1月18日至1月20日
中国民用航空局总飞行师万向东表示,2023年春运是全面落实疫情防控优化措施,及“乙类乙管”各项措施以来的第一个春运,预计民航客流量将明显增长。春运期间,全民航日均安排客运航班11000班,为2019年春运期间的73%左右。

万向东表示,根据目前掌握的春运期间旅客订票情况,订票峰值出现在1月18日(农历腊月27日)至1月20日(农历腊月29日)。从订票量来看,北京-三亚、上海-北京、北京-海口、深圳-昆明、深圳-重庆、杭州-昆明、深圳-成都等航线居于前列。

浙江新闻+

春节“亿阳迁徙”?如何安心返乡?

作为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后的首个春运,接下来的40天有诸多不确定性。春运期间,疫情会有什么变化?我们如何理性看待网友对“亿阳迁徙”的不安?返乡路上该注意什么?车站、码头、机场等交通枢纽该做好哪些服务?春运目的地,尤其是山区海岛地区,又该如何准备?


针对网友关心的问题,记者专访了浙大公共卫生领域专家吴息凤和杨仕贵。


吴息凤是浙江大学求是讲座教授、博士生导师,浙大公卫学院院长,研究方向为生物遗传、分子流行病学和健康医疗大数据等。杨仕贵是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现在浙大公卫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从事传染病流行病学与公共卫生模型研究工作。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2023年春运将于1月7日开启,至2月15日结束,共计40天。作为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政策下的首个春运,您觉得今年春运期间疫情会有哪些变化?

吴息凤:随着疫情管控逐渐放开,全国各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感染率快速上升,尤其最近半个月以来,大中城市居民已经发生极高的感染率。相对大中城市,我国的偏远农村地区,虽然也发生了一定规模感染,但是由于偏远农村地区人口密度和人际接触频率相对较低,因此当前这些地区仍然有相当规模的人群处于未感染状态。

春运是人员流动规模最大、出行最为集中的时期。随着春运来临,不仅大中城市与偏远农村地区的人口流动会更频繁(如农民工返乡),跨国人员交往也明显增加,而且春节期间的各类聚餐、聚会等聚集性活动也非常频繁。

因此,春运期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向偏远农村地区扩散的风险明显增大;而且,随着春运期间跨国流动的增加,也需要关注新的可能的变异株从国外输入的可能。

记者:有网友把今年春运称为“亿阳迁徙”,其中有调侃更有担忧。现实中,有人三年没回家,归心似箭,也有人担心会把新冠病毒传给家里老人。您如何看待“亿阳迁徙”这一说法?对大家返乡有什么建议?

杨仕贵:网友提到的“亿阳”其实包含大部分已经感染后完全康复的“阳康”人群,对于这部分人群来说其实是没有传染性了,不具备传播新冠疫情的风险。当然“亿阳”中也有相当比例的“现症”感染者,对于这些正处在传染期的感染者可能具有传播疫情的风险,需要多加注意。

期盼春节期间家庭团圆是每个人的心愿。对已经明确感染过且已完全康复的人来说,其实回家过年没有太大影响,但对处在“现症”感染期的人员来说,哪怕症状很轻或无症状,也不建议回家过年,一方面因为路途劳累可能加重病情发展,另一方面也容易把病毒传染给老家的亲人。

为了减少春运期间因为人员大规模流动而导致疫情在农村地区的集中爆发,缓解医疗卫生资源挤兑,政府部门应加强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做好农村居民宣教引导。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相关部门预计,今年春运主干公路交通流量将增大,自驾和客运出行风险也将加大。最近,杭州等地交警部门发现驾驶员因为阳康或吃药后精神不济而引起的事故在增多。我们该如何预防此类事故的进一步增长?驾驶员、旅客等在旅途中被感染、感染后突发症状的可能性大吗?大家在返乡路上还需做些什么准备?

吴息凤:对于新冠病毒的现症感染者来说,不管是不是无症状感染者、轻症感染者,或是吃了退烧药症状缓解的感染者,都不建议驾驶汽车,驾驶汽车不仅容易积劳成疾、加重症状,也容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尤其是退烧药对人的大脑神经系统起到抑制作用,驾驶汽车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此外,有部分感染新冠病毒阳康后人群仍然感觉疲倦,有的可能持续数周或数月仍然有疲劳、嗜睡、肌肉虚弱、反应慢、决策能力差、手眼协调差、视力模糊、无法集中精力等感觉。这些情况都可能影响到驾驶员的安全驾驶。

对于康复后的驾驶员来说,如果容易出现疲劳时,应减少驾驶时间,驾驶过程中降低行驶速度。公交汽车驾驶员和长途汽车驾驶员承载着保护乘客生命安全的责任,公共汽车上的所有乘客的生命安全都系于驾驶员一人身上,因此,对于公交或长途汽车驾驶员来说,应严格禁止带病驾驶和疲劳驾驶,避免次生灾害的发生。

此外,在新冠大规模流行期间,旅客、驾驶员等在旅途中被感染的风险非常高,感染后潜伏期一般是1-7天,最快可能1-2天之内就会出现症状。因此,在长途旅行过程中,应该做好个人防护。

建议出行前休息好,保持身体良好的状态以抵抗病毒感染,旅途中应全程佩戴口罩,最好是防护效果更好的N95口罩,车内不饮食,避免用手揉眼睛,下车或服务区休息时要勤洗手,随身携带酒精消毒液对座位或手部进行消毒。

记者:根据最新规定,车站、码头、机场等交通枢纽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码,不再开展落地检,不再实施乘客测温。面对春运带来的跨区域人员流动性加速,相关管理部门需做好哪些服务准备?

杨仕贵:根据国务院《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要求,2023年1月8日起,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依据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境卫生检疫法,对新冠病毒感染者不再实行隔离措施,不再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划定高低风险区;检测策略调整为“愿检尽检”;不再对入境人员和货物等采取检疫传染病管理措施。具体操作过程中,各地铁路、机场等交通枢纽管理部门也将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不再开展落地检等措施,但这并不意味着防疫工作的完全放松、万事大吉。

为了减少春运期间因为人员大规模流动而导致疫情集中爆发,有关部门仍应做好春运期间的疫情防控工作。

首先,对于交通运输从业人员来说,应加强个人防护意识,上岗期间严格佩戴医用口罩或以上级别口罩,做好手卫生,每日开展健康监测,对驾驶员上岗要坚持从严审慎原则。

其次,加强交通运输场站、高速公路服务区、收费站和交通运输工具日常消毒、通风换气管理,及时清理垃圾和可见污染物。

再者,要加强无接触式作业服务,积极推广线上购票、无人售票机购票、自助验票等服务。同时要强化客运场站客流组织,在进站口、售票窗口和检票口等部位引导公众有序排队,有条件尽可能安排分散候乘、分散就坐,降低人员聚集度。

最后,要加强防疫宣传,引导公众持续提高防护意识。


杭州临安区青山湖街道组织开展向辖区内60岁以上老人发放“健康防护暖心包”行动。浙江日报拍友 郑剑 摄

记者:今年春运期间,疫情冲击波是否会随着人流全面抵达三四线城市及其周边村落等,导致第二波疫情高峰?春运目的地,尤其是山区海岛县和偏远地区乡镇、村庄等,应该做好哪些准备?

吴息凤:随着春运期间人员的大规模迁徙,疫情很容易随着人员流动全面抵达三四线城市及其周边村落等地方。尽管偏远镇村、山区海岛地区人口规模较小、人口密度较低,新冠疫情爆发流行规模不及人口密集的大中城市,但在我国偏远的农村地区和山县海岛地区的医疗卫生条件、资源储备及卫生服务的获取方面较为薄弱,一旦发生新冠疫情爆发流行,出现医疗卫生资源挤兑将更加明显。

为了减少偏远的农村地区和山县海岛地区疫情的集中爆发,首先,应进一步提高农村地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率,要进一步加强组织动员力度,科学评估疫苗接种禁忌,加快提高疫苗接种覆盖率,特别是老年人群、较严重基础疾病人群和免疫力低下人群。

其次,依托县域医共体提升农村地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医疗保障能力,形成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医疗服务体系;加强医疗资源配置,配足呼吸道疾病治疗药物和制氧机等辅助治疗设备;统筹城乡医疗资源,按照分区包片的原则,建立健全城市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与县级医院对口帮扶机制,建立村-乡-县重症患者就医转介便捷渠道;做好重点人群健康调查,提升农村地区重症救治能力,为农村老年人、慢性基础疾病患者等高风险人群提供就医保障。

此外,应加强引导,根据区域疫情形势和居民意愿,适当控制农村集市、庙会、文艺演出等聚集性活动规模和频次。

最后,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引导公众持续提高防护意识,去公共场所或人员密集场所,要坚持佩戴口罩,做好手卫生,饮食起居要规律,保持身体良好状态,提高抵抗病毒能力。




更多新闻


来源:浙江新闻(ID:zjnewsapp)综合央视新闻、中国新闻网、浙江日报记者 金春华 陈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编辑:付玲莉

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